中國大陸觸控產業崛起 台廠嚴陣以待

作者: 莊惠雯
2010 年 07 月 15 日

在陸續承接來自日本的觸控技術後,亞洲各國投入觸控技術發展的業者逐漸浮出檯面,其中,台灣已成為全球觸控面板發展重要地區,而中國大陸廠商透過垂直整合的方式,正持續擴大勢力。由於中國大陸尚缺氧化銦錫(ITO)薄膜研發能力,台灣廠商應以精進的技術拉開競爭差距,以鞏固現有市場地位。
 


拓墣產業研究所光電研究中心經理柏德葳表示,觸控技術與成本雖是老生常談,但仍為廠商亟須突破的重點。



拓墣產業研究所光電研究中心經理柏德葳指出,目前台灣與中國大陸廠商皆已具備ITO玻璃、觸控控制IC以及觸控面板開發與生產的能力,惟中國大陸在ITO薄膜尚無研發能力,原因在於技術未到位,無法突破透光度的瓶頸。而現階段台灣廠商領先中國大陸技術的部分僅為ITO薄膜,因此台灣廠商應思索如何持續精進技術,藉以拉大與中國大陸廠商的領先距離,再進行擴產動作,若是一味的專注於擴大產能,原有的競爭優勢將很快消失殆盡。
 



過去觸控面板技術多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中,在觸控面板市場大興,且未來10年內全球觸控面板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的預期下,促使具有一定市場地位的台灣廠商,紛紛投入觸控面板的開發,而中國大陸廠商也因日本觸控面板產業低毛利產品生產重心外移,順勢崛起。柏德葳解釋,觸控面板技術由日本轉移至台灣、韓國、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,如韓國廠商承接相關觸控技術,台灣廠商獲得電阻式技術,低階產品生產線與技術移轉至中國大陸,東南亞國家則成為生產線的延伸。
 



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統計資料,在蘋果(Apple)iPhone上市後,全球前九大觸控面板供應商依序為,日本寫真印刷、洋華光電、廣州華意電路、香港Truly、介面光電、南京華睿川、時緯、TPK-Balda、深圳深越光電,柏德葳表示,由此可見,日本勢力已式微,中國大陸廠商則逐漸冒出頭。

標籤
相關文章

瞄準平板裝置 Android 3.0再掀觸控潮

2011 年 01 月 10 日

創新應用添柴薪 MEMS成長後勁十足

2011 年 09 月 14 日

爭老二寶座 Mango/Android互尬「軟」實力

2011 年 10 月 17 日

又薄又省電 LRA將成觸控反饋制動器主流

2012 年 07 月 30 日

WPC 1.1上線 金屬手機痛失無線充電商機

2013 年 05 月 30 日

拓展自製晶片大計 蘋果斥6億收購Dialog部分資產

2018 年 10 月 15 日
前一篇
半導體設備谷底翻揚 台灣市場一枝獨秀
下一篇
多模多頻加持 射頻PA需求增